以異丁醛等為原料,經羥甲基化、加成、水解、酸化、內酯化、?;?,
將甲醛和無水碳酸鉀投入反應鍋,在14-20℃下滴加異丁醛,加完后保溫攪拌反應3h,然后在14-18℃下靜置0.5h,得上層油狀物2,2-二甲基-3-羥基丙醛。
將2,2-二甲基-3-羥基丙醛溶于4倍的水,氰化鈉溶于6倍的水,氯化鈣溶于2倍的水,并依次將上述溶液加入反應鍋,在攪拌下加入50%的硫酸溶液,于60-65℃時反應6h,再升溫至80-85℃反應3h,減壓濃縮至稠厚為止,加入95%的乙醇使無機鹽沉淀濾去,濾液減壓蒸餾回收乙醇后,收集130-145℃(1.33-2.39Kpa)餾分,即γ-丁內酯。
依次將β-氨基丙酸、5/6的甲醇和石灰加入反應器,升溫至40℃,并攪拌反應2h。反應液靜置后將上層清液壓濾。鍋內固體殘渣再用1/6的甲醇洗滌后壓濾。濾液置于另一反應鍋,加入γ-丁內酯攪拌溶解,在室溫下放置40h反應生成泛酸鈣。加水攪拌后冷卻至-5-0℃,并加入晶種攪拌結晶24h,過濾得消旋泛酸鈣。
將2/3量的消旋泛酸鈣和左旋泛酸鈣投入反應鍋,加入甲醇和水,加熱至40℃攪拌溶解,并趁熱過濾,濾液冷卻至15℃,加入少量左旋泛酸鈣晶種,育晶2h。當比旋光度達+6°-+8°后,分離結晶,并用少量甲醇洗滌,得左旋泛酸鈣(仍用于拆分)。將其余1/3的消旋泛酸鈣攪拌溶解在35-40℃的濾液中,過濾后冷卻至15℃,加入少量右旋泛酸鈣晶種,育晶2h。當比旋光度-0.8°- -0.6°時分離出結晶,并用少量甲醇洗滌,真空干燥得右旋泛酸鈣。